福州人办丧事有哪些讲究

福州人办丧事讲究繁多,涵盖多个环节和细节,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讲究:

福州人办丧事有哪些讲究
  1. 入厅与报丧
    • 老人弥留之际,亲人须在床前送终,咽气时即撤帐。
    • 丧家在大门口贴白、放炮,告知人们住宅内有人去世,并派人用白帖或口头将死讯告知亲戚好友。
  2. 戴孝与守灵
    • 老人寿终,子孙披麻戴孝。孝男穿戴麻衣草帽,孝女(含媳)罩粗麻布,其他亲人腰缠白布或衣披黑纱。
    • 尸停后厅,设灵堂,延请僧道做法事,亲友来吊祭时,孝男孝孙要跪着陪祭。
  3. 入棺与做七
    • 入棺前,要等直系亲属向遗体告别后盖棺,抬置椅上,谓之“上马”。
    • 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,每隔七日祭奠亡魂一次,一般要在49天内祭奠7次,故又称做七七。每七一次,由不同亲属出资主持,请道搭坛诵经。
  4. 开吊与出殡
    • 豪富和阔绰的丧家,在三七、五七或七七举行开吊,大门口竖立大屏风写讣告内容,门口放堂鼓,吊唁客人到,礼生击堂鼓,引客人步进灵堂向亡灵三叩首,孝男孝女跪在灵前陪祭。
    • 清晨出殡,队伍排列有严格规范,包括导引队、高照、彩旗、京鼓吹、亡灵亭、棺柩、孝男孝孙等,持哭丧杖缓步过市。
  5. 入葬与回舆
    • 送葬队伍上山,到达预先营造的坟地,按事先择定的时辰入圹,然后用砖头封圹,孩儿杖插在墓前。
    • 送葬队伍下山叫回舆,凡送葬的人脱下白带换系红带,亡灵亭的画像披的黑纱换上红绸,轿杠上添挂“百子千孙”字样的小灯笼。到家门放鞭炮,烧一束稻草,所有人跨过以示平安无事。
  6. 丧服与礼仪
    • 服丧期间,福州人有一系列严格的礼仪规定。男子在父母亡故后,要服丧守孝,根据古时的称谓,父离世称为孤子,母离世称为哀子,父母俱离世则称为孤哀子。
    • 服丧期间,孝男们要穿麻衣、戴麻帽、穿草鞋,腰扎草绳,麻帽上还要挂两个棉球,以示哀痛与孝顺。
  7. 丧葬用品与仪式
    • 丧葬用品包括纸钱、纸箔、大金、香、塔香、孝男烛、花烛、麻衣、黄衣、蓝衣、红衣、孩儿杖、齐眉杖、四季花、小红花、伙厨担、百子千孙灯笼、彩旗等,每种用品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象征意义。
    • 丧葬仪式中还包括烧纸屋、烧金银箱等,以及“烧六旬”、“烧百日”以及“周年”、“三年”等重要的烧祭日子。

福州人办丧事要几天

福州人办丧事传统上以七七四十九天为重要周期,但实际流程可能因家庭选择和现代习俗简化而有所不同,具体如下:

  1. 传统丧期:旧时福州丧俗以“七七做,八八烧”为准则,人离世后需经历七七四十九天的哀悼期,每七天为一七,期间需请道士或和尚尼姑做法事、念经超度亡灵。这一周期被视为大衍之期,象征葬礼圆满完成及死者投胎转世。
  2. 关键节点:七七四十九天后,还有“烧六旬”(六十日)、“烧百日”以及“周年”“三年”等重要烧祭日子。这些仪式是对逝者持续的怀念与祈福,其中“三年”后除服,孝服已满可换吉服恢复正常生活。
  3. 现代变化:随着时代发展,福州丧葬习俗逐渐简化。1949年后,穿“斩衰”孝服时间缩短至49天,后更简化为仅在下葬日披麻戴孝,下葬后脱下孝服,仅佩戴黑纱或黑徽章作为标志。部分家庭可能缩短丧期或简化仪式,如仅保留关键节点的祭拜活动。

福州丧葬风俗

福州丧葬风俗历史悠久且形式独特,融合了传统礼仪与地方文化,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风俗:

福州丧葬风俗
  1. 入厅:老人弥留之际,亲人须在床前送终。咽气时即撤帐,为死者梳洗、整容、更衣,并将尸体安放后厅,谓之入厅。
  2. 报丧:丧家在大门口贴白、放炮,告知人们住宅内有人去世。派人用白帖或口头将死讯告知亲戚好友。亲友则送钱、烛炮、布幛等到丧家吊唁。
  3. 戴孝守灵:老人寿终,子孙披麻戴孝。孝男穿戴麻衣草帽,孝女(含媳)罩粗麻布,其他亲人腰缠白布或衣披黑纱。请僧或道在厅堂诵经念咒,孝男孝孙围着七层环形灯架打圈环绕号哭,此谓“跋禳抬”,也称“搬药梯”。尸停后厅,设灵堂,延请僧道做法事,亲友来吊祭时,孝男孝孙要跪着陪祭。
  4. 入棺:入棺前,要等直系亲属,男亡者的家族血亲,女亡者的娘家血亲,向遗体告别后盖棺,抬置椅上,谓之“上马”。
  5. 做七: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,每隔七日祭奠亡魂一次,一般要在49天内祭奠7次,故又称做七七。每七一次,由孝男出资主持,请道搭坛诵经,播锣鼓和钟謦,向城隍爷报亡。不同“七”由不同亲属出资延道诵经。
  6. 开吊:豪富和阔绰的丧家,在三七、五七或七七举行开吊。大门口竖立大屏风写讣告内容,门口另一角放堂鼓。吊唁客人到,礼生击堂鼓,演奏京鼓吹乐,引客人步进灵堂向亡灵三叩首,孝男孝女跪在灵前陪祭。
  7. 出殡:清晨出殡,队伍排列有严格规范。前头是导引队,接着是高照、彩旗、京鼓吹、亡灵亭、十番伬唱乐队和送葬和尚,接着是红朱漆棺柩,有八人、十二人或十六人抬,缓步过市。棺柩后紧跟孝男孝孙等持哭丧杖,尾随女眷和其他人等。
  8. 入葬送葬队伍上山,到达预先营造的坟地,按事先择定的时辰入圹,然后用砖头封圹,孩儿杖插在墓前。
  9. 回舆:送葬队伍下山叫回舆,又叫回龙。凡送葬的人脱下白带换系红带,亡灵亭的画像披的黑纱换上红绸,轿杠上添挂“百子千孙”字样的小灯笼。到家门放鞭炮,烧一束稻草,所有人跨过以示平安无事。棺柩离家后撤下幛、联,门首丧事讣告用蓝水墨圈上,说明丧事结束。

福州丧葬习俗也因诸多不合理做法受到批判,如注重酒食、盛设酒宴,迷信佛道、举行道场,拘泥风水、停柩不葬,鼓乐葬亲、丧礼高歌等。随着时代发展,福州丧葬习俗也在逐渐革新简化,并积极探索和实践更为文明、环保的丧葬新风尚,如海葬、花葬、草坪葬等。